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5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施用有机肥对当归药材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有机肥对当归成药栽培的影响,采用黑膜覆盖栽培,基施纯有机肥(O,2000 kg·hm-2)、纯化肥(C,磷酸二铵,420 kg·hm-2)、减半量化肥增施有机肥[1/2(O+C)],以不施肥为对照(CK),栽培期测定早期抽薹率、发病率、药材产量和性状指标。结果表明,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早期抽薹率为8.0%,分别较CK、1/2(O+C)和C降低19.4%、15.2%和7.1%。药材产量则相反,O、C和1/2(O+C)栽培当归药材产量相当,鲜产量分别较CK提高105.9%、84.6%和78.2%。纯有机肥栽培当归根最长,侧根最多,单根最重,药材产量最高。化肥对根的增粗作用最大,但含水量高,根病率高,发病重。不同施肥每hm2鲜药材产量与综合评价指数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O(9220.6 kg,0.926)>C(9038.5 kg,0.610)>1/2(O+C)(8728.4 kg,0.481)>CK(4897.4 kg,0.190)。每hm2干药材产量排序为O(3149.2 kg)>1/2(O+C)(3098.7 kg)>C(2909.2 kg)>CK(1707.0 kg),与经济收益一致。在岷县道地产区黑膜覆盖栽培,纯施有机肥对当归药材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有效降低早薹率、根病率和发病程度,改善药材性状,提高药材产量和质量,在当归标准化栽培中可推广应用,以改变当归依赖化肥的生产现状,促进绿色有机栽培。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甘肃中部地区旱作种植条件下合理的苜蓿收割制度参数,在陇西县文峰镇典型黄土高原丘陵山地,以秋眠级5级的三得利苜蓿为例,研究不同刈割次数与苜蓿产草量、鲜干比、茎叶比、越冬性能以及营养物质含量等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保证苜蓿正常越冬的条件下,每年刈割4次和3次处理组比每年刈割2次的处理组产草量提高7.13%和7.35%(P<0.05)。综合考虑收割成本,每年以收割3次为宜。  相似文献   
3.
陇西县白条党参产量与生育期主要气象条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90—2010年陇西县白条党参产量统计资料和生育期气象资料,分析了白条党参产量与生育期主要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陇西县白条党参产量与年降水量、9月份降水量及平均土壤绝对湿度间均存在线性正相关,泊松相关系数分别为0.7329、0.6229、0.5041;与7月份平均气温、7—8月份≥0℃活动积温均存在线性负相关,泊松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8、-0.6305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浓度(0.25、0.5、0.75、1.0、1.25、1.5 mmol/L)的水杨酸(SA)溶液浸泡处理甜玉米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统计种子萌发情况,分析幼苗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水杨酸溶液(0.25~0.75 mmol/L)处理有利于甜玉米种子的萌发,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提高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强幼苗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淀粉酶活性;较高浓度的水杨酸溶液(1.25~1.5 mmol/L)抑制甜玉米的萌发,与对照相比降低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增强淀粉酶活性,1.5 mmol/L水杨酸溶液处理降低POD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综合各指标,在生产中建议使用0.25~0.75 mmol/L水杨酸溶液处理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调节酶活性,提高植物对逆境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复合草颗粒生产及饲喂奶牛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占武 《草业科学》2011,28(3):464-466
通过刈割-干燥-粉碎-配制-制粒程序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鲜草加工成理想的高附加值商品--复合草颗粒,同时采用随机编号、分组试验法,替代2.5、2.0 kg精饲料饲喂奶牛,测定替代量与产奶量、草料消耗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草颗粒是一种体积小,便于运输、贮藏,使用方便,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根系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1~3a柠条荒山直播苗为研究对象,应用挖掘法对其根系的形态、生长发育、分布及根瘤特性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期柠条主根生长速度远大于株高生长,根冠比值在4~6之间;侧根主要发生在主根的5~15cm段;柠条胚根平均向上伸长5cm,合理的播种深度为3cm;根瘤主要集中在10—30cm土层中主根及一级侧根上;速生、发达的根系和根瘤,使得柠条具有超强的抗旱、耐瘠薄能力和蓄水保土、改良土壤的生态功能。柠条秋播较春播能更大程度地与当地的光、热、水等资源相拟合,应大力倡导秋季直播造林。  相似文献   
7.
独一味是青藏高原区濒危保护药用植物,幼株抗寒性较差,为揭示外源Ca2+对调控野生抚育独一味幼株抗寒效应,对甘肃玛曲县野生抚育的独一味幼株带土坨全株移植培养盆,采用不同浓度CaCl2溶液(0,5,10,15,20 和25 mmol·L-1)喷施,以喷蒸馏水为对照,然后将培养盆分别置于4,0和-4 ℃处理24 h,对照留置25 ℃,处理结束测定叶片膜稳态性、渗透调节机能、膜质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系三苯基氯化四氮唑还原活力等抗逆指标,旨在探寻提高野生独一味幼株抗寒性的栽培生理调控方法,为独一味野生抚育和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外源钙对低温处理后独一味抗逆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因处理浓度的不同而异,以喷施15 mmol·L-1 CaCl2的作用效果最佳,可通过调控叶片可溶性糖和抗氧化酶活性保护膜系统的稳态性和完整性,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增强了根系活力,有效提高了野生独一味幼株的抗寒性,在独一味野生抚育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可助力党参产业绿色健康发展。为更好地指导甘肃省党参种植生产中化肥和农药施用,针对党参种植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养分利用率低、防控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等问题,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化肥减施、种苗移栽、田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控、采收等方面总结提出了党参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寒草甸生荒地进行当归育苗的传统方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探讨农茬口调控土壤特性继而影响后茬当归育苗的效应,在道地产区甘肃省卓尼县熟地培育农作物茬口后进行当归育苗,测定育苗期土壤特性、成苗数和产量。结果表明,农茬口对后茬当归育苗田土壤特性具有显著影响,与休耕茬田比较,马铃薯、油菜、蚕豆茬田土壤电导率极显著降低, pH显著提高,青稞茬田土壤pH和电导率均降低,农茬口极显著提高了后茬土壤阳离子含量,降低了阴离子含量。各茬口土壤K~+含量依次为青稞蚕豆油菜马铃薯休耕, Na~+含量为马铃薯青稞蚕豆油菜和休耕, Cl~-含量为休耕马铃薯青稞油菜蚕豆。随土层加深,紧实度增加,孔隙度减少,含水量随土层和茬口而异。0~15 cm土层的土质疏松且含水量高则有利于保苗。当归成苗数和苗产量与土壤电导率、Cl~-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苗产量与pH、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5~10 cm土层容重呈显著负相关;苗数与0~5 cm土层总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各茬口育成苗产量排序与综合评价指数顺序一致,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蚕豆(0.986)油菜(0.682)青稞(0.668)马铃薯(0.297)休耕(0.159)。因此,优异的茬口特性可优化当归幼苗赖以生存的农田土壤环境,改善土壤性质,富集营养,促生保苗,蚕豆茬口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农药使用情况,制定玉米病虫害防治规范。采用定点调查方法,对陇西县玉米病虫害及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该县玉米主要病害有茎基腐病、锈病、大斑病和小斑病,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红蜘蛛、蓟马、黏虫和地下害虫等。将农药使用情况录入全国农药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按其类型,除草剂用量最大,其次为杀虫剂和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用量最小;按毒性,低毒农药用量最大,其次为中毒农药,微毒农药用量最小;按种类,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为辅;按农药成分,辛硫磷、莠去津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